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十年来,东华集团坚定发展信念,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经过稳定,整合,发展的历程,实施三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实体产业,积极推进多元产业统筹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栉风沐雨中探索出一条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文化现象
集团公司从改制之初年年亏损,到2009年彻底甩掉了亏损的帽子。第二届股东代表大会确立了以2010年实现总收入10亿元为基点,每年以5个亿的速度递增。2014年实业产值25.86亿元。企业从过去单一的居民区卫生服务,发展到今天形成物业管理、房地产业、矿业生产、生态餐饮、矿山支护产品等多元产业统筹发展的局面,东华实业集团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一)物业管理作为基础产业无论何时,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改制以来,东华物业管理服务按照实施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发展战略,将物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有机地运用于物业管理服务中。从单一的自然村服务,发展到现在服务类型包括煤矿工业区、办公写字楼大厦、住宅小区等多类型的综合性物业管理服务;是淮南市唯一、安徽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物业管理一级资质企业”。
(二)多元产业统筹发展,是实现东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年,集团公司投资9000多万兴建的大型实体产业——东华怡乐生态园,正式营业。该项目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定位,不仅能容纳2600多人同时就餐,而且将餐饮、会务、休闲、娱乐、旅游、农业技术融为一体,是全市一流、全省最大的生态项目。也是淮南市沉陷治理重点项目之一。
2008年9月8日东华鑫城开工典礼,标志着东华集团房地产业应运而生,短短的几年运作,房地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具有园林和供暖特色的“东华鑫城”,在淮南房地产市场享有盛誉。定远“东郡华府”更是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业主的青睐。合肥馥邦商贸广场的投资建设凝结着东华集团的智慧。谢区工业园、农民返乡园等项目顺利建成,经济效益充分显现。日报社、办公楼等房地产储备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中。
地处河南嵩县雷门沟钼矿(金矿)属于东华集团伊洛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面积4.11平方公里。东华集团还拥有河南洛阳2.67平方公里的萤石矿和寺院沟2平方公里重金属矿资源。
东华集团参股的贵州宏能煤矿是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高,经技改后年产煤炭可达45万吨。参股掌控青海鑫利矿业公司,取得了25平方公里探矿权;参股掌控四川平武县45平方公里的砷、锑、金、银、铜、锌、铅矿产资源;参股掌控四川泸定县2平方公里的银矿矿产资源,银矿品位非常高。
(三)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实现企业腾飞。
东华集团在调整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牢牢抓住发展机遇,2013年2月,集团公司注册成立了东华欧科矿山支护设备有限公司,紧接着东华远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新诞生的这两家公司,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赢得客户。东华欧科以生产中空注浆锚杆、煤岩体加固材料、中空锚杆充填材料等新型高科技产品为主。该产品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东华欧科正在加快研发新一代卡布塞克斯产品、钻锚一体机等新型产品,以保持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东华远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矿用机电设备产品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2013年与德国不劳提干集团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技术将实现单轨吊掘锚一体机的国产化,以高科技、低价格占领市场。
东华实业集团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提速腾飞,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转型升级,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了淮南东华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LNG(天然气)为主的低温储运及应用设备,产品包括低温液体贮罐、低温液体运输车、低温绝热气瓶、汽车撬装加气站。该产品是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项目,广泛应用于车辆燃料贮存、运输、加气站等,市场前景广阔,利润高。
2014年9月29日,东华集团召开了第三届股东(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企业第三个五年规划,继续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打造东华发展的升级版,通过以法制企,科技强企,人才兴企战略,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专,为缔造百年企业的东华梦夯实基础。
二、发展观论
发展是硬道理。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的发展观,更谈上不科学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打基础、图生存、谋发展,做大做强,形成易于发展的理论氛围,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谋略,指导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推动企业转型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一条符合东华发展的新路子。
经济增长转型中的企业管理变革,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找准我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把握有利时机,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实现东华集团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环保型产业转型;这种大局意识和行业的定位,为企业的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内部形成了易于集团公司发展的浓重的舆论氛围。归纳改制以来的实际情况,形成六个发展理念:一是初级阶段论,我们刚刚走上市场十年,各项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差、底子薄、负担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企业仍将处于并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二是矛盾论,企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向科技环保型产业迈进与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不高和现代管理手段的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功能论,依据对东华集团现有功能的科学分析,确定了我们每一个时段的功能定位即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四是发展论,要实现速度和规模、质量和效益、做大和做强的辩证统一;五是风险论,民主决策,市场评估,风险共担,主动承担是抵御风险的法宝;六是信用论,诚信经营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这些发展理念,核心就是讲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的全面展现,符合东华集团的发展规律,也是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总体方针。
回顾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理念指导下,受益匪浅,实现转型式的发展,完成了由改制期向成长期的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由单一的物业管理公司向多元产业统筹发展的转变。一是经济收入有所增长,企业的经营状况由2004年的严重亏损到2009彻底甩掉亏损的帽子、实现盈利,盈利水平年年攀升。经营产值由2004年的1.11亿元到2014年的25.86亿元,增长近25倍。员工收入逐年增加,现在是2004年工资的3倍。二是产业结构快速多元扩张。物业管理涵盖住宅、工广、办公写字楼等多类型物业服务,在淮南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并向省城合肥扩张;房地产业,在开发东华鑫城、定远东郡华府、合肥馥邦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阔了视野,为企业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生态产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以婚宴、家庭宴、节庆宴等各类宴会为主,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营销力度,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淮南同业中名列前茅。矿山支护产品以科技创新占领市场。三是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随着各个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东华的综合实业也在渐渐增强,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东华集团在全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排名200强企业中位居第89名(安徽省第1名),管理规模100强(位居第59名)、年度经营总收入100强(位居第83名)。四是管理体系日臻完善。总公司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基层各单位区域管控能力不断增强。五是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按照推进干部管理专业化,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全员素质培训的人才发展战略。利用多渠道满足和储备各类人才需求,通过全员素质教育、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人才、招聘大学生等人才发展方式,壮大了专业人才队伍,充实了人才储备库;通过大胆提任一批年富力强的管理干部,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优化人力资源,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规范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干部聘任工作,目前,东华集团具有初级职称114人,中高级职称达到87人,比2008年增长28%。利用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系列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员工岗位锻炼成才的积极性。六是品牌形象日益提升。形成了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品牌文化在内的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立信于心,尽责至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七是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集团公司在改制、稳定、转型、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以集团战略制定,基层各单体自主经营的运营框架已经初步形成。2013年推行小区独立核算,标志着集团公司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自主经营能力的决心和实施自主经营的策略。八是经营方略形成体系,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经营哲学和发展方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干部员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1、发展的速度观,要蹄疾步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总纲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发展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也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面对复杂、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形势,方案只有一个,惟有发展,惟有加快发展,惟有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生存下来,才能实现和建立企业美好明天的光荣与梦想。慢发展不行,不紧不慢更不行,必须快发展,能搞多快就搞多快,能做多大就做多大,时不我待,惟有发展,这就是我们的速度观。但,“快”不代表不要质量,盲目扩张,要做到蹄疾步稳。
2、发展的价值观,实现最大化。企业生存发展直至发展壮大的终级目的:一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二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三是为员工创造价值;四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是以创造价值为始,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终,千方百计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就是我们发展的价值观,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3、发展的辩证观,以效益为中心。没有辩证法的哲学是不完整的哲学。以效益为中心,是一个辩证的理念,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内涵。讲发展,不讲效益不是真正的发展,没有效益的发展,我们宁可不要。但是效益是在发展中实现的,没有发展就没有效益,我们需要的是有发展的效益和有效益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效益与发展、效益与规模、效益与速度的关系。没有速度,规模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效益,我们需要的是效益的快速发展,有效益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快速发展。效益与发展必须是“两个轮子一起转”。
4、发展的统筹观,统筹兼顾,协调共进。根据木桶的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的短板而非长板。发展的统筹观,追求的则是整体的长板,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就是统一布局,全面筹划。这是我们考虑问题,安排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企业在微观管理上必须坚持“全面从紧、全面从严、集中统一”的经营方针,这是我们十年工作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思路,收到了积极成效。零星地、分散地、片状的形态,必然导致管理中唯我是从,一片混乱,杂乱无章,相对的集中是为了有效的发展。企业在客观上追求规模扩张,迈向现代大型综合类集团公司的转型过程中,要统筹兼顾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
协调就是要配合得当,游刃和谐。这是企业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协调各种关系。要不断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要不断协调规模,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要不断协调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监管、企业策略与国家政策的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协调企业一线与二线、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协调,企业就凝聚不了力量,形成不了合力,就不能向前发展。
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实现“四种和谐”,兼顾“四项利益”。
一是实现企业与业主、客户的和谐,确保业主、客户的根本利益。始终以业主、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营理念,一百年不动摇。
二是实现企业与股东的和谐,保证股东的利益,体现股东的基本要求。
三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四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保障员工的基本利益。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和谐,因为协调好企业与业主、股东、社会的关系,都是有企业员工操作的。因此,讲统筹兼顾,讲协调发展,员工负责是关键。
5、发展的核心观,责任。树立责任感,强化责任意识,这是企业发展对全体员工的要求。责任意识对一个以物业为基础产业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是第一理念。没有责任就没有信任。业主、员工、股东、社会对企业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要求企业对他们负责任。正是靠这种上下统一的责任感,公司才能获得快速发展,才能赢得广大业主的信任。
在企业转型期,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对业主负责,对顾客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
责任意识,突显了企业文化独特的个性,正是这种企业人身上所体现出来责任意识,才能使我们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责任意识正在构成我们的文化竞争力。
转型是变革的前奏,突破是发展的高度,关系到企业发展成功效力如何。因循守旧、抱守残缺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这就需要我们无条件遵循一条突破成立,再突破再成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准则,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从发展的目的上看,加快发展,依然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推进发展。
第二、从发展方向上看,如果说是“一五”期间是企业根据当时形势以求生存打基础,做实物业管理产业形成规模为发展主要方向。那么“二五”期间“多业并举、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战略则是提升了东华创新发展的新高度。未来五年,企业发展重点将进一步调整产为结构,加快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企业升级发展,通过以法治企,科技强企,人才兴企战略,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从发展的协调性上看,企业要科学的发展,在排兵布阵上要抓住重点,总揽全局,协调发展。
总揽全局必须抓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但是讲科学的发展,又必须顾及全局,顾及整体、科学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单打一,不能一花独放。整体性发展的要求是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协调发展则是承认差别,承认不平衡,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同时,在发展的非平衡中努力做到相对平衡。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各项业务,总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高有低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的,“一刀切”、“齐步走”,追求绝对平衡,不是辩证法。但是非平衡并非失衡。我们协调发展的理念,强化的是一种非平衡与相对平衡统一论,承认差别,承认非平衡,但要对差别和非平衡进行积极干预,使它存在于有利全局发展的合理范围之内。因此,强调协调的理念是一种积极的发展理念。
在规模、效益和企业文化的发展上,要讲协调,实现成长潜力,投资价值,企业责任的统一。规模上要实现持续有效的增长,效益上要持续提升,要创造投资回报的根本利益。
第四、从发展模式上看,要突出公司董事会核心决策地位,这是《公司法》所赋予的。也是十年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五、从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看,集团公司要科学、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动力作用。
战略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诸多方面的创新中,战略创新是灵魂,是由“跟跑者”变是“领跑者”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战略创新是关注现实,主导未来的创新。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整体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安排和谋划。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使企业获得成功,企业的决策就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全局化的眼光和战略家的勇气来抓战略,加快企业“灵魂”的创新。改制十年的发展实践将证明,没有战略创新就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没有速度提升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产品创新。我们的五大产业都在着力打造东华品牌,实质上就是不断地进行产品的自主创新。尤其是物业管理产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围绕着我们身边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达成“私人定制”服务高度,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物业产品创新体系。
服务创新。当前,物业服务的重点由传统的单一的服务转向电子化、信息化服务,转向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内容的全方位拓展。为业主提供一整套系统的人性化服务。这种服务的渗透方式将是无微不至,微末细节的服务。
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行价值管理。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实施价值管理,就是突出以价值为核心的经营导向,把价值链延伸到公司最基层,让每个层级,每个环节都能在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把价值最大化原则落到实处。
理念创新:十年来,公司以“服务矿山,一切为了员工;造福淮南,一切为了发展”的企业宗旨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理念指导着企业向前发展。在今后企业发展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充实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实现企业本质的要求,探索和逐步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淮南东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皖ICP备20004335号 皖公网安备 34040002000020号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宾馆路 邮政编码:232001